《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牛朝閣|北京報道
近日,高合汽車發(fā)布公告,在預重整、重整完成前,授權江蘇悅達汽車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悅達智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采購高合汽車零配件,支持高合汽車售后服務。這讓很多“退市車”“破產車”“絕版車”的車主向高合車主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日新月異,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淘汰速度加??;另一方面消費者貨比三家,選車的眼光日益挑剔。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吊車尾”的車企頻頻出現車型退市甚至破產倒閉的情況。在這背后,是擔憂售后維修的車主和他們尚需解決的用車問題。
車企倒閉,困住車主
“我一直用威馬的APP連著充電樁,設置晚上9點充電,但最近不小心卸載了APP,就再也下不回來了,現在白天充電想改成即插即充都沒辦法改了。”南京的李先生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吐槽。
買車的時候沖著“終身質保服務”,結果車企倒了,別說修車,僅僅是“正常使用”就已經困住了一批車主。
即便能正常使用,難免有需要維修的時候,而這時配件斷供就成為頭號難題。
“近幾個月北京下雨,我開車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發(fā)生車禍。蹭掉車漆還好,要是撞一下就完了,都不知道去哪兒修車。”近日,北京威馬車主孫先生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享了駕駛感受。
一位北京的高合車主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今年年中追尾后,由于相關配件缺貨,車輛一直停在售后中心,急于用車的他最終通過網絡自行購買了相關配件,到店進行維修。
“店內能幫忙安裝,但他們說因為配件不是原廠的,所以這部分配件沒有質保。當時因為急于用車,而且不知道這個質保以后還有沒有用,我就直接讓師傅修了。”上述車主說。
北方工業(yè)大學汽車產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在汽車配件斷供后,汽車背后的相應安全問題不容輕視。一方面,這類汽車的保養(yǎng)較難,且非官方的零部件有安全風險;另一方面,這類汽車的維修難度和費用越來越高,很多車主或許會抱有“還能跑就繼續(xù)開”的想法。
對于上述車主的遭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車主可以先嘗試聯系4S店或車企,看能否找到零部件供應商獲得相應配件,若實在不行,再考慮購買拆車件或副廠件,或是嘗試尋找?guī)齑婕?/p>
北京嘉濰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汽車的三包政策包含汽車退貨、換貨和維修,是汽車銷售者對消費者出售的汽車產品質量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誰銷售誰承擔三包義務,因此,即使車企破產清算,也不代表汽車銷售者的三包義務免除。
多方建議企業(yè)主動擔責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如果一再出現汽車品牌倒閉破產,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的事件,無疑會降低消費者對汽車行業(yè)的信任度,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從而影響汽車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日后,一些初創(chuàng)汽車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更難得到消費者認可,生存更難,這樣勢必影響整個汽車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縱觀汽車發(fā)展史,車企倒閉后,車主仍擁有售后服務并非毫無先例。例如通用汽車曾接手薩博和歐寶汽車退出中國市場后的售后服務;謳歌退出中國市場后,廣汽本田提供其后續(xù)服務;廣汽菲克退市后,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宣布為廣汽菲克車主進行售后維保工作……
“總而言之,車企應主動擔負起后續(xù)責任?!闭潞胝f,車企在破產后被其他車企收購或并購,收購方應按照協議繼續(xù)保障消費者權益。若車企倒閉且沒有被收購,倒閉車企可以通過第三方介入合作,承接車輛的售后業(yè)務。如果車企倒閉后沒有第三方介入解決車主售后業(yè)務,消費者可以仔細查閱購車合同,確認合同是否對車企破產的相關事宜進行了約定,如果有相關條款,消費者可以向當地市場監(jiān)督部門及消費者協會咨詢、舉報、投訴、請求調解,或向法院提起訴訟。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法學博士李旻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車企在破產重組后,對原有的車主仍有售后保障義務。
“根據《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供應商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停產或者停止銷售的車型,并保證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應以及相應的售后服務。這意味著即使車企退市,也需要保證在退市之日起至少10年內,車主能夠獲得必要的零配件和維修服務。”李旻說。
不過,李旻也稱,事實上,車企本來就因為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等原因而破產重組,保證未來長達10年的配件供應及售后服務很難實現,因此很少有車企能夠完全遵守并落實這一規(guī)定。
“車企在退出市場前應主動考慮為消費者提供售后服務項目,包括零配件、維修技師和專業(yè)設備等,并應提前預留出保障車主售后服務權益的資金。”李旻說。
章弘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汽車的過程中,盡量選擇一些技術實力雄厚、品質有保障、市場占有率高的汽車品牌。
張翔則建議,消費者在買車時著重參考車型的保有量,保有量大的車型,其背后配件的生產和供應也會更具規(guī)模。
李旻建議,在發(fā)生車企退出市場、破產重組等情況時,車主應首先保存好所有與車輛相關的文件和記錄,包括購車合同、維修記錄、保養(yǎng)記錄、零配件購買憑證等,以備在維權過程中作為證據使用。同時,車主可以積極與車企、經銷商、維修服務商以及相關監(jiān)管機構進行溝通協商,以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妥善處理。同時,車主也應該關注車企的財務狀況和市場動態(tài),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章弘還提到,消費者還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作出理性判斷,對于終身質保,要用文字形式留下契約,以備日后作為司法訴訟的法律依據。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及時關注自己希望購買品牌的最新動向,以便不測時采取及時止損措施。